365bet线上投注欢迎您!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转变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

来源:偏关县政府办时间:2017-07-19 编辑:王跃 点击数:

 

​    一、正确认识、重新审视偏关的贫困与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及非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资源;后者包括人力、信息、人文、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非物质财富。在偏关县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资源就等于矿产资源的传统资源观念,重新认识偏关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学会运用开发这些资源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本领。

科学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我国大量贫困地区的贫困,不仅仅是矿藏资源与物质财富等外在客观环境因素的贫困,还综合表现为人文资源与资本人才等内在主观要素的贫困,即观念贫困、智慧贫困、人才贫困、能力贫困、体制贫困等,实质是一种低水平滞后型经济社会系统,正是这些贫困因素相交织形成了“贫困陷阱”即低水平循环的贫困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以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反贫困战略虽然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确有其局限性。经济增长战略有效地解决了普遍贫困的现象,但其效力却涉及不到最贫困人群.满足不了基本需求的扶贫目标干预战略,不能为全部贫困人口输送扶贫资源,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反而导致了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土地荒芜、贫富差距等现象的发生。设计是理想的,但现实也是残酷的,与贫困做斗争的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说明,如果专门为贫困人口设计的发展目标与项目仍然不能惠及所有贫困人口,问题可能不在于目标、项目本身而在于发展思路的设计及运作过程。只有创新与完善发展战略思路的设计,并切实开发利用贫困地区多种潜在的优势“绿色”资源,培育与激活内生动力,才能提高扶贫效果,真正解决脱贫问题。因此,从整体上解决我国大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路径,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低水平循环,跳出传统发展理念,建立一种内外正向互动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走“绿色化反贫困”之路。

偏关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交通设施不便捷,但这并不是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建立逆向思维,变劣势为优势,变“短”为“长”,不断探索开拓适合偏关发展的新道路,不断探索完善偏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性创新性方略。

偏关县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中国两种最悠久壮丽奇观与文明交汇的地方,拥有独特又丰富的区位资源、旅游资源、水利资源、风力资源、人文历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的,“有一种荒凉叫美丽,有一种偏僻叫繁华”。重新认识这些资源,可以为我县黄河文化游、军事文化游、西北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观光农业游、生态健康游、休闲观光农业、有机设施农业、淡水养殖业、特色小杂粮种植业、生态营养食品业、清洁能源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我县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只要充分结合周边便捷的交通,努力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吸收引进先进技术设施,引进和培育各方面人才,改变偏关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偏关脱贫攻坚任务,下决心在偏关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实现互促双赢,把偏关的“穷根”拔出来,走出一条有偏关特色、又能辐射晋西北黄土高原与黄河沿岸贫困地区的绿色脱贫共富之路是大有希望的!

    二、转变传统发展思路,走“绿色化反贫困”之路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转型升级阶段,即以信息化、生态化、绿色化、共享化、集约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服务业融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发展观念已经由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完善,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总体判断,传统工业化发展无法整体脱贫,该时代已经过去。在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开始了历史性升级转型的时代,传统工业化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传统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在新的时代,只有绿色生产、绿色经济才有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才有美好前途。也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创造更高效益,才能整体完成反贫困任务,只有靠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才能有效脱贫!在绿色发展新时期,贫困地区相对缺乏传统化石矿产资源的地位大大降低,而相对富集的绿色资源包括一些区位资源的地位价值明显突出;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宏观整体扶持与带动能力不断提升,也形成了追求共同富裕的补短板型协调发展政策取向,各种主客观条件都为“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偏关作为一个正在探索脱贫出路的贫困县,必须紧跟中央战略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精准施策,创新脱贫方式,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走出生态脱贫新路,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脱贫致富的过程,变成收获金山银山的过程。要加强对全县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群众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水平,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走出一条符合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绿色化反贫困”道路。

“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偏关县“绿色化反贫困”战略,是我县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我县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绿色偏关”、“生态偏关”、“美丽偏关”建设,从而成为我县十三五期间实现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

三、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依据、内涵及其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达不到持续小康水平的脱贫不是真脱贫,而且随时可能返贫。脱贫的实质是过上安全健康、快乐殷实、文明尊严、持续发展、充满希望的生活。只有实现可持续小康乃至共富,才叫真正脱贫,即实质性、时代性脱贫。因此,整体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是整体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共富的历史性绿色系统工程。

(一)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依据

“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走绿色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新理念。五中全会并将之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成为关系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国策。绿色是大自然的特征颜色,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是稳定安宁和平的心理象征,是社会文明的现代标志,也是重要的生产力。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以“两山”(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理论为指引,涵盖内容包括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留得住绿水青山,才会有真正的金山银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及增长极,实现“从绿掘金”,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质。可见,“十三五”作为我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的重要转换期,绿色发展必将成为新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质升级。在这一新的绿色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新理念基础上形成的我县“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化反贫困”战略,定能成为偏关县改天换地、尽快摘掉贫困落后帽子的必然选择与正确道路,全县干部群众对此应该充满信心!

(二)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内涵

“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以绿色经济发展为重点支撑,以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为基本路径,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反贫困模式,创造可持续脱贫共富的综合性高效益,实现贫困型经济社会的历史性绿色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民福利和社会公平。一方面,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二是绿色环境发展理念。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是绿色文化发展理念。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绿色文化不是游离于其它系统之外,而是自始至终地渗透贯穿并深刻影响着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在其中起到灵魂的作用。进一步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四是绿色消费理念。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行为就是指以有益于身心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五是绿色城乡发展理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也要据此走上绿色乡村发展道路。

(三)实施“绿色化反贫困”战略的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止住经济的出血点,降低资源的漏损率。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特别是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低端、过剩产能,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企业的关停并转,鼓励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提升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利用好绿色资源,积极发展小杂粮加工业、农村电子商务以及来料加工等绿色生态产业;办好办精农耕文化节,将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沿黄美景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独具偏关特色的乡村旅游,大力开发黄河文化游、军事文化游、西北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观光农业游等旅游景观。

三是保护与建设田园美丽乡村。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已消失了近90万个古村落,令人扼腕痛惜!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积极保护与开发我县的古村落,完成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以老牛湾和寺沟景区为重点的黄河沿岸村,以丫角山、长城古堡为重点的古长城脚下等节点村培育为抓手,探索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长效机制,建成更多的田园美丽乡村,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精神家园。

四是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当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将科技创新能力应用到绿色技术发展上,这不仅是实现绿色发展物质保障,也是偏关企业适应和参与绿色技术竞争的必然要求。

五是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需求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有效引导居民的绿色消费对于建立绿色的生产与消费体系至关重要。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六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七是积极构建绿色监督体系。监督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绿色发展必然要求绿色监督体系的支撑,至少包括绿色法律监督、绿色财政监督、绿色审计监督、绿色社会监督等。

八是培育绿色文化共建机制。绿色文化是绿色化发展战略的灵魂,深刻影响着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形成“崇绿尚美”的社会风尚。

九是筑牢偏关生态安全屏障。黄河大北干流位于全长725公里的晋陕大峡谷,穿越黄土高原,是我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最大产沙区。而偏关县与保德县、河曲县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恶劣,生态脆弱,生态建设的任务很重,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县域森林、河湖、湿地、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十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加强草场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创新林业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十一是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我县境内江河流域,坚定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开展美丽黄河整治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点击数: 打印文章